經濟頻道
【博物館故事】
每到寒暑假或旅游旺季,湖北省博物館南門和北門外的觀眾早早便排起長龍。博物館一開門,就有人一路小跑直奔“國寶”越王勾踐劍。沒多久,展廳的門口蜿蜒起數十米的長隊,前排觀眾紛紛舉起手機翹首以待,只為一睹這穿越2500年的劍影寒光……
這把熠熠生輝又鋒利無比的越王勾踐劍,刻有鳥篆銘文“身份證”,體現了兩周時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因其寶貴的文物價值成為湖北省博物館的“頂流”。
坐落于湖北武漢東湖之濱的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達24萬余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套),涵蓋商周青銅器、戰國秦漢漆木器、楚秦漢簡牘等特色門類,尤以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云夢睡虎地秦簡等重量級藏品享譽中外。2024年,博物館接待觀眾超過500萬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七成。
“活起來”的文物和“火起來”的文博游,催生了一批現象級文創爆款,令古老與現代碰撞。比如,曾侯乙編鐘鹵蛋牛肉面、元青花珠寶筆、虎座鳥架鼓冰箱貼等,備受年輕人的青睞。2024年,湖北省博物館全年開發上新文創產品超300款,文創銷售數量突破280萬件,銷售額過億元。
創新,遠不只可以帶走的物質產品。觀眾在這里還可以觀看編鐘樂舞演出、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AI“復活”的國寶文物,“跑出”陳列柜的神獸萌寵;還可以戴上AR眼鏡,體驗與文物跨時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張曉云認為,打造頂流文物品牌,對其內容進行挖掘、形式進行創新,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日前,他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對話館長】
記者:請說說湖北省博物館最吸引人的地方。
張曉云:我想應該還是那些重量級的藏品,比如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云夢睡虎地秦簡等。
光是東西好還不夠,還需要有相匹配的呈現方式。圍繞豐富的藏品,我們對展館和展覽做了精心布局,采用在全國省級博物館中并不多見的“通史陳列+專題陳列”的方式。通過“曾侯乙”“曾世家”“楚國八百年”等系列化的專題陳列,以及“千古絕響——曾侯乙編鐘音樂會”常態化的編鐘演奏,彰顯我們博物館的特色。
記者:“頂流”文物出圈的秘訣是什么?
張曉云: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文物自身價值重大,進入中小學教科書,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但真正出圈還在于持續不斷、系統性地打造超級IP品牌。
我們通過研發數百款形式多樣的文創產品、常態化舉辦編鐘音樂演奏、推出禮樂學堂等社會教育項目,使這兩件文物逐步被標簽化、品牌化,讓人們一提到湖北省博物館就馬上想到它們,一進入湖北省博物館就要看到它們。
今年是越王勾踐劍出土60周年,湖北省博物館將會推出主題沉浸式數字大展。此外,我們還有計劃將云夢睡虎地秦簡等文物打造成“頂流”。
記者:博物館走紅的文創有哪些獨家“秘笈”?
張曉云:最火的爆款是湖北省博物館建筑冰箱貼、越王勾踐劍毛絨玩具。之所以走紅,既緣于它們取材于我館的核心藏品,早已是超級IP,也在于其獨特的設計和創意。
比如,建筑冰箱貼將湖北省博物館幾大“鎮館之寶”及楚文化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建筑有機融為一體,極具打卡紀念價值;越王勾踐劍毛絨玩具,則以時下年輕觀眾群體所喜歡的“萌”的姿態展示,情緒價值高、互動性強。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逛博物館,他們對于知識、情感、社交等方面有著強烈的需求,成為博物館流量密碼的掌握者與創造者。湖北省博物館2024年30歲以下年輕觀眾占比近六成。我們一直高度關注年輕觀眾群體,在陳列展覽、社會教育、文創開發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讓博物館變得更加有料、有趣、有味。
記者: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張曉云: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核心產品和競爭力。過去,受主題和空間所限,陳列展覽的物理邊界與距離無法拓展。如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為突破內容、時間、空間的限制,提升觀眾的體驗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湖北省博物館將于近期推出《穿越青銅紀VR》,用打破虛實界限的沉浸式體驗,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等相關歷史故事的虛擬世界。
記者:網紅博物館的熱度如何延續?
張曉云:網紅、熱度,都只是外在表現形式,其本質是反映了博物館的發展程度和綜合實力。
湖北省博物館將堅持做好三個層面的工作:一是物的層面,加強藏品體系建設,系統性做好藏品征集、保護、研究、展示和傳播,持續打造以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為代表的核心藏品超級IP文化品牌;二是人的層面,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建設涵蓋管理型、研究型、技能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三是服務的層面,提升服務接待能力,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打造更有人文關懷和溫度的博物館。
未來,還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繼續深挖藏品資源特色,利用科技賦能,促進開放合作,營造場域消費,實現博物館與旅游的有機結合。同時,也需要注意堅持保護第一,統籌發展與安全,體現博物館的公益性與專業性,防止博物館過度商業化、娛樂化的傾向。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博物館故事】
每到寒暑假或旅游旺季,湖北省博物館南門和北門外的觀眾早早便排起長龍。博物館一開門,就有人一路小跑直奔“國寶”越王勾踐劍。沒多久,展廳的門口蜿蜒起數十米的長隊,前排觀眾紛紛舉起手機翹首以待,只為一睹這穿越2500年的劍影寒光……
這把熠熠生輝又鋒利無比的越王勾踐劍,刻有鳥篆銘文“身份證”,體現了兩周時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因其寶貴的文物價值成為湖北省博物館的“頂流”。
坐落于湖北武漢東湖之濱的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達24萬余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套),涵蓋商周青銅器、戰國秦漢漆木器、楚秦漢簡牘等特色門類,尤以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云夢睡虎地秦簡等重量級藏品享譽中外。2024年,博物館接待觀眾超過500萬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七成。
“活起來”的文物和“火起來”的文博游,催生了一批現象級文創爆款,令古老與現代碰撞。比如,曾侯乙編鐘鹵蛋牛肉面、元青花珠寶筆、虎座鳥架鼓冰箱貼等,備受年輕人的青睞。2024年,湖北省博物館全年開發上新文創產品超300款,文創銷售數量突破280萬件,銷售額過億元。
創新,遠不只可以帶走的物質產品。觀眾在這里還可以觀看編鐘樂舞演出、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AI“復活”的國寶文物,“跑出”陳列柜的神獸萌寵;還可以戴上AR眼鏡,體驗與文物跨時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張曉云認為,打造頂流文物品牌,對其內容進行挖掘、形式進行創新,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日前,他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對話館長】
記者:請說說湖北省博物館最吸引人的地方。
張曉云:我想應該還是那些重量級的藏品,比如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云夢睡虎地秦簡等。
光是東西好還不夠,還需要有相匹配的呈現方式。圍繞豐富的藏品,我們對展館和展覽做了精心布局,采用在全國省級博物館中并不多見的“通史陳列+專題陳列”的方式。通過“曾侯乙”“曾世家”“楚國八百年”等系列化的專題陳列,以及“千古絕響——曾侯乙編鐘音樂會”常態化的編鐘演奏,彰顯我們博物館的特色。
記者:“頂流”文物出圈的秘訣是什么?
張曉云: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文物自身價值重大,進入中小學教科書,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但真正出圈還在于持續不斷、系統性地打造超級IP品牌。
我們通過研發數百款形式多樣的文創產品、常態化舉辦編鐘音樂演奏、推出禮樂學堂等社會教育項目,使這兩件文物逐步被標簽化、品牌化,讓人們一提到湖北省博物館就馬上想到它們,一進入湖北省博物館就要看到它們。
今年是越王勾踐劍出土60周年,湖北省博物館將會推出主題沉浸式數字大展。此外,我們還有計劃將云夢睡虎地秦簡等文物打造成“頂流”。
記者:博物館走紅的文創有哪些獨家“秘笈”?
張曉云:最火的爆款是湖北省博物館建筑冰箱貼、越王勾踐劍毛絨玩具。之所以走紅,既緣于它們取材于我館的核心藏品,早已是超級IP,也在于其獨特的設計和創意。
比如,建筑冰箱貼將湖北省博物館幾大“鎮館之寶”及楚文化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建筑有機融為一體,極具打卡紀念價值;越王勾踐劍毛絨玩具,則以時下年輕觀眾群體所喜歡的“萌”的姿態展示,情緒價值高、互動性強。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逛博物館,他們對于知識、情感、社交等方面有著強烈的需求,成為博物館流量密碼的掌握者與創造者。湖北省博物館2024年30歲以下年輕觀眾占比近六成。我們一直高度關注年輕觀眾群體,在陳列展覽、社會教育、文創開發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讓博物館變得更加有料、有趣、有味。
記者: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張曉云: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核心產品和競爭力。過去,受主題和空間所限,陳列展覽的物理邊界與距離無法拓展。如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為突破內容、時間、空間的限制,提升觀眾的體驗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湖北省博物館將于近期推出《穿越青銅紀VR》,用打破虛實界限的沉浸式體驗,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等相關歷史故事的虛擬世界。
記者:網紅博物館的熱度如何延續?
張曉云:網紅、熱度,都只是外在表現形式,其本質是反映了博物館的發展程度和綜合實力。
湖北省博物館將堅持做好三個層面的工作:一是物的層面,加強藏品體系建設,系統性做好藏品征集、保護、研究、展示和傳播,持續打造以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為代表的核心藏品超級IP文化品牌;二是人的層面,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建設涵蓋管理型、研究型、技能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三是服務的層面,提升服務接待能力,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打造更有人文關懷和溫度的博物館。
未來,還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繼續深挖藏品資源特色,利用科技賦能,促進開放合作,營造場域消費,實現博物館與旅游的有機結合。同時,也需要注意堅持保護第一,統籌發展與安全,體現博物館的公益性與專業性,防止博物館過度商業化、娛樂化的傾向。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