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搶灘數據產業高地,河南再出招!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目標直指: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成為“模范生”,河南實力幾何?發力數據產業,對河南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河南的戰略性選擇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數據被視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五種關鍵生產要素。
如今,數據已悄然滲入我們生活的各個環節,從水電煤氣的在線繳費,到醫保、公積金查詢,再到購物消費,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撐。
作為經濟大省,近年來,數據在河南一直占據著產業升級的“C位”。
如在公共服務方面,河南省氣象服務中心融合交通、氣象等多源行業大數據,通過綜合數據治理方案構建大數據基座,使試點路段的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53.2%~58%,交通擁堵率同比下降76%~85.5%。
在工業生產方面,鄭煤機通過智能化改造,相比傳統作業,生產效率提升2倍以上,空間利用率提升50%,生產成本降低60%以上。
在文旅方面,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一機游河南”小程序,整合全省文旅資源,提供AI導游、智能行程規劃等服務……
“數據已與各行業有了深度的融合,河南需要充分利用數據要素,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共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張占倉認為,當前,河南正在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盤活數據資源,讓數據賦能各行業發展,是河南的戰略性選擇。
對于未來發展,《實施意見》定下“小目標”:
到2027年,力爭建成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數據產業集聚區10個左右,引育數據骨干企業500家以上。到2029年,全省數據產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數據技術創新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梯隊,打造全國重要的數據流通樞紐和產業發展高地。
沖擊“模范生”的底氣
發力數據產業,近年來,河南各地早已開始布局。
早在2022年,河南就發布了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明確了未來幾年的主要任務;2024年3月,《2024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發布,為我省數據產業發展劃出重點……
除了省級層面的規劃,不少省內城市也紛紛入局。
2023年底,《鄭州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外公布,明確提出,要把鄭州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數倉、數紐、數港”。
許昌則表示,2025年要初步建成“理念先進、制度完備、模式創新、權責清晰、高質安全”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實現數據要素市場規范有序發展。
得益于各級政府的重視,河南數據產業發展取得了亮眼“成績單”。
去年7月,2024中國“數據要素×”生態大會召開,會上,數據要素活力指數發布,其將我國省級數據要素活力指數分為四個梯隊,河南位列第二梯隊,為中部六省第一。
省會鄭州表現同樣不俗,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4數據要素50強城市”中,鄭州排名第19位,闖入全國前20強。
“發展數據產業,河南已有了不錯的基礎。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在全國處于領先位次,河南還打造了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建設了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張占倉表示,隨著支撐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河南在此時出臺《實施意見》,恰逢其時。
在新賽道上的突圍
河南的底氣不僅來源于基礎好,更與自身的“硬實力”密不可分。
作為人口大省、工業大省、交通大省,河南發展數據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趙西三表示,人口多就意味著產生的數據多,特別是在醫療、教育等領域,人力資源能轉化為海量的數據。同時,河南工業門類齊全,能為數據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交通方面,河南地處中原,是中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可獲得豐富的交通數據。
不過,要在數據產業的“新賽道”上更進一步,河南面臨著激烈的區域競爭。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數據稱,2024年,我國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利潤總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3.5%。
面對這個萬億級,且快速成長的市場,多地都在“摩拳擦掌”。
重慶提出,到2025年底,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要基本建立,西部數據交易中心成為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場所。
不久前,安徽合肥發布了全國首個數據標注產業專項規劃,提出到2027年底,構建超11個行業高質量數據集,產業規模突破3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形成千億級體量……
壓力亦是動力,針對自身“短板”,《實施意見》提出了包括促進數據場景創新應用、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培育壯大名企名牌等17項重點任務,并明確了任務分工。在這場“數據爭奪戰”中,河南已開啟“奔跑模式”,未來值得期待!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搶灘數據產業高地,河南再出招!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目標直指: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成為“模范生”,河南實力幾何?發力數據產業,對河南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河南的戰略性選擇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數據被視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五種關鍵生產要素。
如今,數據已悄然滲入我們生活的各個環節,從水電煤氣的在線繳費,到醫保、公積金查詢,再到購物消費,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撐。
作為經濟大省,近年來,數據在河南一直占據著產業升級的“C位”。
如在公共服務方面,河南省氣象服務中心融合交通、氣象等多源行業大數據,通過綜合數據治理方案構建大數據基座,使試點路段的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53.2%~58%,交通擁堵率同比下降76%~85.5%。
在工業生產方面,鄭煤機通過智能化改造,相比傳統作業,生產效率提升2倍以上,空間利用率提升50%,生產成本降低60%以上。
在文旅方面,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一機游河南”小程序,整合全省文旅資源,提供AI導游、智能行程規劃等服務……
“數據已與各行業有了深度的融合,河南需要充分利用數據要素,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共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張占倉認為,當前,河南正在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盤活數據資源,讓數據賦能各行業發展,是河南的戰略性選擇。
對于未來發展,《實施意見》定下“小目標”:
到2027年,力爭建成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數據產業集聚區10個左右,引育數據骨干企業500家以上。到2029年,全省數據產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數據技術創新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梯隊,打造全國重要的數據流通樞紐和產業發展高地。
沖擊“模范生”的底氣
發力數據產業,近年來,河南各地早已開始布局。
早在2022年,河南就發布了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明確了未來幾年的主要任務;2024年3月,《2024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發布,為我省數據產業發展劃出重點……
除了省級層面的規劃,不少省內城市也紛紛入局。
2023年底,《鄭州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外公布,明確提出,要把鄭州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數倉、數紐、數港”。
許昌則表示,2025年要初步建成“理念先進、制度完備、模式創新、權責清晰、高質安全”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實現數據要素市場規范有序發展。
得益于各級政府的重視,河南數據產業發展取得了亮眼“成績單”。
去年7月,2024中國“數據要素×”生態大會召開,會上,數據要素活力指數發布,其將我國省級數據要素活力指數分為四個梯隊,河南位列第二梯隊,為中部六省第一。
省會鄭州表現同樣不俗,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4數據要素50強城市”中,鄭州排名第19位,闖入全國前20強。
“發展數據產業,河南已有了不錯的基礎。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在全國處于領先位次,河南還打造了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建設了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張占倉表示,隨著支撐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河南在此時出臺《實施意見》,恰逢其時。
在新賽道上的突圍
河南的底氣不僅來源于基礎好,更與自身的“硬實力”密不可分。
作為人口大省、工業大省、交通大省,河南發展數據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趙西三表示,人口多就意味著產生的數據多,特別是在醫療、教育等領域,人力資源能轉化為海量的數據。同時,河南工業門類齊全,能為數據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交通方面,河南地處中原,是中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可獲得豐富的交通數據。
不過,要在數據產業的“新賽道”上更進一步,河南面臨著激烈的區域競爭。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數據稱,2024年,我國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35萬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利潤總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3.5%。
面對這個萬億級,且快速成長的市場,多地都在“摩拳擦掌”。
重慶提出,到2025年底,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要基本建立,西部數據交易中心成為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場所。
不久前,安徽合肥發布了全國首個數據標注產業專項規劃,提出到2027年底,構建超11個行業高質量數據集,產業規模突破3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形成千億級體量……
壓力亦是動力,針對自身“短板”,《實施意見》提出了包括促進數據場景創新應用、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培育壯大名企名牌等17項重點任務,并明確了任務分工。在這場“數據爭奪戰”中,河南已開啟“奔跑模式”,未來值得期待!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