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臺
近日一篇題為《一場小感冒,沒想到引起一系列并發癥!24歲姑娘右腿被迫截肢》的報道引發網友關注,文章也被各大媒體報道轉載,小小感冒竟然會導致截肢,讓不少朋友心驚。
那么病毒性心肌炎真的有這么可怕會導致截肢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教授陳瑞珍醫生指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大多數預后良好,可以痊愈。但有少數表現為重癥暴發性心肌炎,起病急、進展快,很快出現嚴重心力衰竭、循環衰竭以及各種惡性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異常。本文提到的患者,當時可能就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DIC,導致器官灌注不足、缺血/壞死,最終為了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擴散,不得不采取截肢的臨床處理。然而,這樣的情況在臨床病毒性心肌炎中畢竟還是極少數。
陳瑞珍醫生指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由病毒侵犯心臟引起局灶性或彌漫性心肌間質炎性滲出和心肌纖維變性、壞死或溶解,從而導致心肌損傷、心功能障礙和心律失常的疾病。在各種病毒中,以引起腸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多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現感冒或流感癥狀,癥狀逐漸好轉或消失后,心臟異常的征象開始顯現。在患流感期間,如果機體免疫功能處于低下時,就無法及時有效地清除病毒,那么病毒極有可能從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血液后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從而引發病毒性心肌炎。
至于感染病毒后一定會得心肌炎嗎?陳瑞珍醫生指出,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感染源,二是自身的抵抗力。一般的病毒感染并不會引發心肌炎,而對于成人,只有在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如勞累、熬夜、壓力、情緒變化、有其他相關基礎疾病、女性經期及孕期等)的情況下加之病毒感染,此時發生心肌炎的概率就明顯增加。
心肌炎的臨床癥狀并不特異,可以出現胸悶、心悸、乏力、胸痛、頭暈,也可以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一旦流感后出現以上癥狀,建議及時去醫院心內科就診,通過心肌酶、心電圖、心超等相關檢查初步判斷心肌炎的可能性,以免延誤病情。
心肌炎的確診有難度,最準確的確診方法是心內膜心肌活檢,但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難以在臨床上普及,目前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病史特點,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1~2周,出現上述提到的臨床癥狀,此時應行相關檢查,如有明顯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排除其他疾病,就要高度懷疑心肌炎了。
“由于兒童免疫功能還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入侵,因此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發人群。” 陳瑞珍醫生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現常常深呼吸、叫累、乏力等情況,就要警惕心肌炎的發生,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專科檢查。
流感發生的季節也是心肌炎高發的時期,提醒大家,每年春季及初秋都是流感的高發期,流感侵擾的重點人群包括孕婦、6月齡~5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陳瑞珍醫生指出,注意休息是預防和治療流感引發的病毒性心肌炎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得了流感以后,要積極治療、多喝水、多休息。若流感后沒有充足的休息,繼續加班加點、干重體力勞動、劇烈體育活動等,誘發病毒性心肌炎的風險會大大上升。對于一些體質較弱、反復感冒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接種流感疫苗。通常,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保障飲食均衡,增加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防止勞累過度,積極從源頭預防流感的侵襲,進一步避免心肌炎的發生。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根據病情輕重一般需要適當休息3個月左右。以后如無癥狀,可逐步恢復工作與正常學習,但仍應注意不要勞累,應勞逸結合、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心肌炎也會復發,或者遷延不愈轉變成慢性,甚至擴張型心肌病,將危害終身。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近日一篇題為《一場小感冒,沒想到引起一系列并發癥!24歲姑娘右腿被迫截肢》的報道引發網友關注,文章也被各大媒體報道轉載,小小感冒竟然會導致截肢,讓不少朋友心驚。
那么病毒性心肌炎真的有這么可怕會導致截肢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教授陳瑞珍醫生指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大多數預后良好,可以痊愈。但有少數表現為重癥暴發性心肌炎,起病急、進展快,很快出現嚴重心力衰竭、循環衰竭以及各種惡性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異常。本文提到的患者,當時可能就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DIC,導致器官灌注不足、缺血/壞死,最終為了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擴散,不得不采取截肢的臨床處理。然而,這樣的情況在臨床病毒性心肌炎中畢竟還是極少數。
陳瑞珍醫生指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由病毒侵犯心臟引起局灶性或彌漫性心肌間質炎性滲出和心肌纖維變性、壞死或溶解,從而導致心肌損傷、心功能障礙和心律失常的疾病。在各種病毒中,以引起腸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多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現感冒或流感癥狀,癥狀逐漸好轉或消失后,心臟異常的征象開始顯現。在患流感期間,如果機體免疫功能處于低下時,就無法及時有效地清除病毒,那么病毒極有可能從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血液后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從而引發病毒性心肌炎。
至于感染病毒后一定會得心肌炎嗎?陳瑞珍醫生指出,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感染源,二是自身的抵抗力。一般的病毒感染并不會引發心肌炎,而對于成人,只有在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如勞累、熬夜、壓力、情緒變化、有其他相關基礎疾病、女性經期及孕期等)的情況下加之病毒感染,此時發生心肌炎的概率就明顯增加。
心肌炎的臨床癥狀并不特異,可以出現胸悶、心悸、乏力、胸痛、頭暈,也可以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一旦流感后出現以上癥狀,建議及時去醫院心內科就診,通過心肌酶、心電圖、心超等相關檢查初步判斷心肌炎的可能性,以免延誤病情。
心肌炎的確診有難度,最準確的確診方法是心內膜心肌活檢,但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難以在臨床上普及,目前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病史特點,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1~2周,出現上述提到的臨床癥狀,此時應行相關檢查,如有明顯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排除其他疾病,就要高度懷疑心肌炎了。
“由于兒童免疫功能還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入侵,因此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發人群。” 陳瑞珍醫生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現常常深呼吸、叫累、乏力等情況,就要警惕心肌炎的發生,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專科檢查。
流感發生的季節也是心肌炎高發的時期,提醒大家,每年春季及初秋都是流感的高發期,流感侵擾的重點人群包括孕婦、6月齡~5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陳瑞珍醫生指出,注意休息是預防和治療流感引發的病毒性心肌炎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得了流感以后,要積極治療、多喝水、多休息。若流感后沒有充足的休息,繼續加班加點、干重體力勞動、劇烈體育活動等,誘發病毒性心肌炎的風險會大大上升。對于一些體質較弱、反復感冒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接種流感疫苗。通常,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保障飲食均衡,增加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防止勞累過度,積極從源頭預防流感的侵襲,進一步避免心肌炎的發生。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根據病情輕重一般需要適當休息3個月左右。以后如無癥狀,可逐步恢復工作與正常學習,但仍應注意不要勞累,應勞逸結合、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心肌炎也會復發,或者遷延不愈轉變成慢性,甚至擴張型心肌病,將危害終身。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