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永玲
新聞專題制作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于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要保障農民主體地位,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多聽農民呼聲,多為農民著想,把農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一件一件找出來、解決好,不開空頭支票。要用好鄉村的耕地、農房,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和土地增值收益,讓農村改革的好處更多惠及農民,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要加強農業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確保農業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發展。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依法推動干部配備優先考慮、要素配置優先滿足、資金投入優先保障、公共服務優先安排。要圍繞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將行之有效的強農惠農政策措施制度化法定化,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農業農村法治環境。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農村改革的引領作用。加強立法與改革銜接,及時將農業農村重大改革決策、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改革不斷深化。當前,農村改革加速發力,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等領域重大改革正逐步鋪開。實踐中,一些地方出現激進冒進、急于求成的苗頭和違背農民意愿、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現象,這就需要通過法治把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原則、根本底線固定下來,依靠法律的強制力保障政策的有效實施。一項改革若證明是好的措施、是成功的做法,就要盡快用法律固化,形成法律制度,在面上穩步推開。一些符合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看得準的重大改革措施,要及時通過立法予以明確,以引領改革方向,使農村改革在法治軌道上前行。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鄉村治理的保障作用。堅持以法治保障鄉村治理,充分發揮法律法規、村規民約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等的規范指導作用,讓依法決策、依法治理成為鄉村干部的習慣和自覺。深入開展農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推動法律知識進村入戶,培育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鄉村法治環境,積極引導農民群眾依法維權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鄉村治理聯動體系,增強鄉村自治能力。夯實農村法治基礎,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推廣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打造集信用評價、村務管理、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鄉村治理信用體系平臺,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支撐作用,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改革。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政府職能轉變的促進作用。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全面履行法定職責,把法治作為農業農村部門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用法律和制度遏制不當干預經濟活動的行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水平。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運用,進一步提升農業農村系統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依法履職、依法用權、依法行事,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為鄉村法治環境改善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三農”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英明決斷,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在鄉村振興這一復雜系統工程中,要以鄉村振興促進法等一系列涉農法律法規為規范指引和法律保障,系統、準確、有效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匯聚強大力量,托舉起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未來。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于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要保障農民主體地位,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多聽農民呼聲,多為農民著想,把農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一件一件找出來、解決好,不開空頭支票。要用好鄉村的耕地、農房,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和土地增值收益,讓農村改革的好處更多惠及農民,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要加強農業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確保農業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發展。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依法推動干部配備優先考慮、要素配置優先滿足、資金投入優先保障、公共服務優先安排。要圍繞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將行之有效的強農惠農政策措施制度化法定化,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農業農村法治環境。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農村改革的引領作用。加強立法與改革銜接,及時將農業農村重大改革決策、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改革不斷深化。當前,農村改革加速發力,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等領域重大改革正逐步鋪開。實踐中,一些地方出現激進冒進、急于求成的苗頭和違背農民意愿、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現象,這就需要通過法治把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原則、根本底線固定下來,依靠法律的強制力保障政策的有效實施。一項改革若證明是好的措施、是成功的做法,就要盡快用法律固化,形成法律制度,在面上穩步推開。一些符合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看得準的重大改革措施,要及時通過立法予以明確,以引領改革方向,使農村改革在法治軌道上前行。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鄉村治理的保障作用。堅持以法治保障鄉村治理,充分發揮法律法規、村規民約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等的規范指導作用,讓依法決策、依法治理成為鄉村干部的習慣和自覺。深入開展農業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推動法律知識進村入戶,培育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鄉村法治環境,積極引導農民群眾依法維權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鄉村治理聯動體系,增強鄉村自治能力。夯實農村法治基礎,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推廣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打造集信用評價、村務管理、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鄉村治理信用體系平臺,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支撐作用,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改革。
要有效發揮法治對政府職能轉變的促進作用。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全面履行法定職責,把法治作為農業農村部門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用法律和制度遏制不當干預經濟活動的行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水平。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運用,進一步提升農業農村系統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依法履職、依法用權、依法行事,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為鄉村法治環境改善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三農”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英明決斷,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在鄉村振興這一復雜系統工程中,要以鄉村振興促進法等一系列涉農法律法規為規范指引和法律保障,系統、準確、有效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匯聚強大力量,托舉起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未來。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