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專題
元旦假期期間,溫縣岳村街道韓郭作村鐵棍山藥交易市場內熱鬧非凡。商戶有序分裝產品,快遞小哥搬貨運貨穿梭忙碌,帶貨主播熱情推介剛剛出土的新鮮山藥……據了解,該市場已入駐商戶78家,年產值超億元,帶動全村230戶群眾致富,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22年的50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100萬元。
數據的背后是溫縣積極開展“五星”支部創建取得的成果之一。該縣以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為重點,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激活人才、資源等要素,串起群眾“致富鏈”,蹚出一條村級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之路。
黨建賦能,讓村級產業發展有支撐
距韓郭作村3公里外的溫縣黃河街道東張王莊村,同樣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合作社給我們安排有技術指導,一起采購種子和化肥,成本比以前自己購買的每畝要低200元,一畝地能增收3500元。”1月2日,在東張王莊村保軍蔬菜合作社的胡蘿卜地里,村民張紅運說。
近年來,溫縣積極探索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路徑,創新建立農戶“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龍頭企業,把小農戶帶入大市場的“雙綁”機制,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
去年12月22日,溫縣武德鎮舉辦“慶豐收 促和美”農民豐收節。走進農產品展銷攤位,農民將特色產品擺上展臺:瓜果蔬菜、農副產品、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農民爭相推介自家產品。
近年來,溫縣出臺《溫縣開展村集體經濟三年消薄行動方案》,整合資金集中布局,打造產業片區,以強帶弱,抱團發展。同時,根據產糧大縣特色,聚力打造溫縣特色品牌,圍繞“四大懷藥”、小麥、太極文化等特色產業,培育特色農業品牌。
人才賦智,讓村級產業發展有抓手
“我今年采用的是農科所提供的山藥種栽,種出來的山藥比以前好,山藥長相好、產量高,科技特派員還定期來指導田間管理,種地可比以前省心多了。”1月3日,鐵棍山藥種植戶郭光輝說。
據了解,溫縣組織技術骨干和農業科研人員成立科技特派員服務隊,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新成果。目前,該縣共選派20名科技特派員,組建由120名專業技術人才組成的技術團隊,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溫縣北冷鄉北冷村軟籽石榴園負責人劉鵬是溫縣吸引優秀青年回鄉工作的其中一員,2018年返鄉創業,投資100萬元種植80畝石榴樹,今年畝產1500公斤。
溫縣建立在外知名人士數據庫,聯結本土在外優秀人才。吸引優秀青年回鄉工作,扶持自主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按規定給予擔保貼息,推動產業和人才深度融合。通過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等措施,吸引產業能人、致富能手、大學畢業生等留鄉到村任職。
要素賦力,讓村級產業發展有奔頭
元旦假期,溫縣岳村街道郭熙文化社里擠滿了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和書畫愛好者,他們對村里制作的手工藝品愛不釋手。
“我們村充分依托文化社,深入打造特色品牌,積極開展書畫交流活動,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西郭作村黨支部書記趙海波說。
據悉,溫縣為扎實推進“五星”支部創建,深挖紅色資源、民俗風情,打造一批如“大尚知青園”“司馬故里安樂寨”等集農耕文化、休閑旅游體驗于一體的村域文旅景觀,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生態賦能鄉村振興。
在溫縣黃河街道下石井村,菊花生產基地一片忙碌。“按照現在的產量,菊花每畝純收入在1萬元左右,同時建設懷藥生產加工車間,為村集體增收16萬元。菊花產業帶動村內務工人員100多人,農忙時可以輻射周邊村莊500余人就業。”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攀林說。
菊花生產基地的豐裕美景,是溫縣創建“產業興旺星”的生動注腳、跨村聯建壯大集體經濟的成功探索,打破以村為單位發展的傳統思維,以黨建統領多個村甚至整個鄉鎮形成合力,找出一個區域性的結合點,打造產業片區。
在溫縣,一批批形態精而美、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的菌菇種植、胡蘿卜種植、蔬菜大棚等特色產業名村煥發勃勃生機,也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五星”支部創建的成效,處處鋪展著景美業興民富的幸福畫卷。
記者 寧江東 通訊員 路原潔 張澤欽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元旦假期期間,溫縣岳村街道韓郭作村鐵棍山藥交易市場內熱鬧非凡。商戶有序分裝產品,快遞小哥搬貨運貨穿梭忙碌,帶貨主播熱情推介剛剛出土的新鮮山藥……據了解,該市場已入駐商戶78家,年產值超億元,帶動全村230戶群眾致富,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22年的50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100萬元。
數據的背后是溫縣積極開展“五星”支部創建取得的成果之一。該縣以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為重點,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激活人才、資源等要素,串起群眾“致富鏈”,蹚出一條村級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之路。
黨建賦能,讓村級產業發展有支撐
距韓郭作村3公里外的溫縣黃河街道東張王莊村,同樣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合作社給我們安排有技術指導,一起采購種子和化肥,成本比以前自己購買的每畝要低200元,一畝地能增收3500元。”1月2日,在東張王莊村保軍蔬菜合作社的胡蘿卜地里,村民張紅運說。
近年來,溫縣積極探索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路徑,創新建立農戶“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龍頭企業,把小農戶帶入大市場的“雙綁”機制,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
去年12月22日,溫縣武德鎮舉辦“慶豐收 促和美”農民豐收節。走進農產品展銷攤位,農民將特色產品擺上展臺:瓜果蔬菜、農副產品、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農民爭相推介自家產品。
近年來,溫縣出臺《溫縣開展村集體經濟三年消薄行動方案》,整合資金集中布局,打造產業片區,以強帶弱,抱團發展。同時,根據產糧大縣特色,聚力打造溫縣特色品牌,圍繞“四大懷藥”、小麥、太極文化等特色產業,培育特色農業品牌。
人才賦智,讓村級產業發展有抓手
“我今年采用的是農科所提供的山藥種栽,種出來的山藥比以前好,山藥長相好、產量高,科技特派員還定期來指導田間管理,種地可比以前省心多了。”1月3日,鐵棍山藥種植戶郭光輝說。
據了解,溫縣組織技術骨干和農業科研人員成立科技特派員服務隊,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新成果。目前,該縣共選派20名科技特派員,組建由120名專業技術人才組成的技術團隊,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溫縣北冷鄉北冷村軟籽石榴園負責人劉鵬是溫縣吸引優秀青年回鄉工作的其中一員,2018年返鄉創業,投資100萬元種植80畝石榴樹,今年畝產1500公斤。
溫縣建立在外知名人士數據庫,聯結本土在外優秀人才。吸引優秀青年回鄉工作,扶持自主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按規定給予擔保貼息,推動產業和人才深度融合。通過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等措施,吸引產業能人、致富能手、大學畢業生等留鄉到村任職。
要素賦力,讓村級產業發展有奔頭
元旦假期,溫縣岳村街道郭熙文化社里擠滿了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和書畫愛好者,他們對村里制作的手工藝品愛不釋手。
“我們村充分依托文化社,深入打造特色品牌,積極開展書畫交流活動,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西郭作村黨支部書記趙海波說。
據悉,溫縣為扎實推進“五星”支部創建,深挖紅色資源、民俗風情,打造一批如“大尚知青園”“司馬故里安樂寨”等集農耕文化、休閑旅游體驗于一體的村域文旅景觀,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生態賦能鄉村振興。
在溫縣黃河街道下石井村,菊花生產基地一片忙碌。“按照現在的產量,菊花每畝純收入在1萬元左右,同時建設懷藥生產加工車間,為村集體增收16萬元。菊花產業帶動村內務工人員100多人,農忙時可以輻射周邊村莊500余人就業。”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攀林說。
菊花生產基地的豐裕美景,是溫縣創建“產業興旺星”的生動注腳、跨村聯建壯大集體經濟的成功探索,打破以村為單位發展的傳統思維,以黨建統領多個村甚至整個鄉鎮形成合力,找出一個區域性的結合點,打造產業片區。
在溫縣,一批批形態精而美、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的菌菇種植、胡蘿卜種植、蔬菜大棚等特色產業名村煥發勃勃生機,也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五星”支部創建的成效,處處鋪展著景美業興民富的幸福畫卷。
記者 寧江東 通訊員 路原潔 張澤欽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