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閱讀提示
近年來,河南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了從中職到高職再到職教本科的完整人才培養鏈條,同時,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業深度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內化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
今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同意設置12所本科高校,其中,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大學成為河南首個公辦職業本科。
這是河南職業教育走向更高舞臺的一個生動實踐。作為國家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7個省份之一,河南職業院校750多所,在校生290多萬人,職業教育規模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河南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了從中職到高職再到職教本科的完整人才培養鏈條,同時,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業深度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內化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成為促進產業升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吸引力和貢獻度不斷提升。
從兜底選項到多種選擇
郭丁瑜沒有想到,上了職業高中,會和當年的初中同學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學。
中考考試,郭丁瑜的分數并不理想,隨后進入河南省林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學習畜禽生產技術專業,而他的另一位同學則按部就班,考上了林州市一所普通高中,本以為兩人的求學之路從此分道揚鑣。三年里,兩人在不同的學習路徑里朝著各自目標向前。
不期而遇的是,2024年,他們在河南科技學院這所本科院校又成了同學,就讀動物科學專業。
今年3月,是河南職教高考改革后的首考。郭丁瑜所在的職業教育學習中心本科上線人數比去年提升54.7%,越來越多像郭丁瑜這樣的中職學生,通過“職教高考”這條賽道進入高等院校學習。
“這標志著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軌并行’的現代教育體系邁出關鍵一步。”河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職教高考考核的不僅是課本知識,更是對接產業需求的真實技能,“這為那些在動手實踐和專業技能方面有天賦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學生可通過職教高考進入高職院校,更有機會沖刺應用型本科。”
為構建應用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拓寬職校學生升學渠道,河南近年來不斷推進“職教高考”制度,采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建立省級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臺,擴大中職——高職貫通培養招生規模,探索開展高職——本科貫通培養,健全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入學制度,增加職業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職教高考”獲得的學歷證書與普通高考完全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中享受同等權益。
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共有117所院校參與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工作。其中,本科層次有12所招生院校,專科層次有105所招生院校。
產教融合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我不僅見證了‘智焊小爬蟲’的誕生,‘智焊小爬蟲’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前不久,來自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智能焊接技術專業的學生田朕,從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載譽而歸。
管道焊接是油氣管道建設中最影響建設速度的環節之一,而田朕與團隊自主設計的“智焊小爬蟲”實現了焊縫一級質量,達到行業最高水平。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洛陽-新鄭航煤管道、濟青管道提升改造工程項目中開始適用。
作為學校學生創新團隊負責人,田朕從大一開始就在老師的指導下創建團隊、研發產品,見證了“智焊小爬蟲”從第一代到新一代、從手搓到成品的每一步實踐和測試。這是該校圍繞河南建設制造業強省的戰略目標打造的數控技術專業群品牌,也是該校緊跟重點產業布局,強化專業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在河南,圍繞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布局需求,通過調整優化職業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新增專業1041個,撤銷老舊專業804個,立項建設省級示范專業點425個,建設高水平專業群152個,精準對接和服務河南“7+28+N”重點產業鏈,職業院校專業與產業的匹配度超過70%。
值得關注的是,在河南公布的2025年高職專科擬招生專業中,“智能”成為高頻詞。多所院校新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術等專業。同時,圍繞“一縣一省級開發區”改革,河南已建設234個工匠實驗室,成為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企業技術創新、工藝優化和效益提升的重要載體。圍繞“鄭州航空港區”等產業熱地、創新高地,組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產教聯合體、洛陽高新制造產教聯合體等17個市域產教聯合體;先后認定54個省級示范性產教融合型職業院校和300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讓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同向同行,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
搭建從“校門”到“廠門”的通道
面對車間內各種智能化的操作工具,21歲的江海龍在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廠區里游刃有余,一點也不發怵。
畢業于鄭州商業技師學院的江海龍說,自己上學期間就被挑選進入學校宇通定制班,成為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育對象,所以對宇通這個企業的廠區既向往也熟悉。一畢業,順利拿到智能網聯汽車技能技師等級證書的他便順利入職宇通。
得益于“技能河南”建設,像江海龍一樣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的學生越來越多,繪就了河南技能人才隊伍壯大“路線圖”。數據顯示,全省技能人才總量已突破 550 萬,高技能人才占比達 30.27%,均居全國前列。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同樣離不開高素質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做支撐。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為引擎,河南正驅動職業教育從“能就業”向“好就業”“精就業”加速轉型,培育更多行業產業急需緊缺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其中,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蘭考三農職業學院圍繞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和保障重要農副產品供給,重點打造“豫農技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現代能源轉型、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需求,重點打造“能源豫匠”……
目前,河南全省教育系統累計完成培訓任務300余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余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0余萬人。河南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70%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來自職業院校。(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葛慧君)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閱讀提示
近年來,河南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了從中職到高職再到職教本科的完整人才培養鏈條,同時,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業深度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內化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
今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同意設置12所本科高校,其中,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大學成為河南首個公辦職業本科。
這是河南職業教育走向更高舞臺的一個生動實踐。作為國家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7個省份之一,河南職業院校750多所,在校生290多萬人,職業教育規模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河南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了從中職到高職再到職教本科的完整人才培養鏈條,同時,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業深度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內化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成為促進產業升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吸引力和貢獻度不斷提升。
從兜底選項到多種選擇
郭丁瑜沒有想到,上了職業高中,會和當年的初中同學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學。
中考考試,郭丁瑜的分數并不理想,隨后進入河南省林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學習畜禽生產技術專業,而他的另一位同學則按部就班,考上了林州市一所普通高中,本以為兩人的求學之路從此分道揚鑣。三年里,兩人在不同的學習路徑里朝著各自目標向前。
不期而遇的是,2024年,他們在河南科技學院這所本科院校又成了同學,就讀動物科學專業。
今年3月,是河南職教高考改革后的首考。郭丁瑜所在的職業教育學習中心本科上線人數比去年提升54.7%,越來越多像郭丁瑜這樣的中職學生,通過“職教高考”這條賽道進入高等院校學習。
“這標志著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軌并行’的現代教育體系邁出關鍵一步。”河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職教高考考核的不僅是課本知識,更是對接產業需求的真實技能,“這為那些在動手實踐和專業技能方面有天賦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學生可通過職教高考進入高職院校,更有機會沖刺應用型本科。”
為構建應用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拓寬職校學生升學渠道,河南近年來不斷推進“職教高考”制度,采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建立省級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臺,擴大中職——高職貫通培養招生規模,探索開展高職——本科貫通培養,健全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入學制度,增加職業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職教高考”獲得的學歷證書與普通高考完全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中享受同等權益。
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共有117所院校參與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工作。其中,本科層次有12所招生院校,專科層次有105所招生院校。
產教融合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我不僅見證了‘智焊小爬蟲’的誕生,‘智焊小爬蟲’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前不久,來自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智能焊接技術專業的學生田朕,從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載譽而歸。
管道焊接是油氣管道建設中最影響建設速度的環節之一,而田朕與團隊自主設計的“智焊小爬蟲”實現了焊縫一級質量,達到行業最高水平。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洛陽-新鄭航煤管道、濟青管道提升改造工程項目中開始適用。
作為學校學生創新團隊負責人,田朕從大一開始就在老師的指導下創建團隊、研發產品,見證了“智焊小爬蟲”從第一代到新一代、從手搓到成品的每一步實踐和測試。這是該校圍繞河南建設制造業強省的戰略目標打造的數控技術專業群品牌,也是該校緊跟重點產業布局,強化專業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在河南,圍繞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布局需求,通過調整優化職業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新增專業1041個,撤銷老舊專業804個,立項建設省級示范專業點425個,建設高水平專業群152個,精準對接和服務河南“7+28+N”重點產業鏈,職業院校專業與產業的匹配度超過70%。
值得關注的是,在河南公布的2025年高職專科擬招生專業中,“智能”成為高頻詞。多所院校新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術等專業。同時,圍繞“一縣一省級開發區”改革,河南已建設234個工匠實驗室,成為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企業技術創新、工藝優化和效益提升的重要載體。圍繞“鄭州航空港區”等產業熱地、創新高地,組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產教聯合體、洛陽高新制造產教聯合體等17個市域產教聯合體;先后認定54個省級示范性產教融合型職業院校和300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讓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同向同行,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
搭建從“校門”到“廠門”的通道
面對車間內各種智能化的操作工具,21歲的江海龍在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廠區里游刃有余,一點也不發怵。
畢業于鄭州商業技師學院的江海龍說,自己上學期間就被挑選進入學校宇通定制班,成為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育對象,所以對宇通這個企業的廠區既向往也熟悉。一畢業,順利拿到智能網聯汽車技能技師等級證書的他便順利入職宇通。
得益于“技能河南”建設,像江海龍一樣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的學生越來越多,繪就了河南技能人才隊伍壯大“路線圖”。數據顯示,全省技能人才總量已突破 550 萬,高技能人才占比達 30.27%,均居全國前列。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同樣離不開高素質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做支撐。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為引擎,河南正驅動職業教育從“能就業”向“好就業”“精就業”加速轉型,培育更多行業產業急需緊缺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其中,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蘭考三農職業學院圍繞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和保障重要農副產品供給,重點打造“豫農技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現代能源轉型、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需求,重點打造“能源豫匠”……
目前,河南全省教育系統累計完成培訓任務300余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余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0余萬人。河南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70%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來自職業院校。(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葛慧君)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